top of page

關於5G的錯誤認知

(轉載自 CIO Taiwan 網站)


或許電信公司聲稱的5G並非全都是謊言,但是他們告訴消費者的關於5G的一切大多不是事實。

假如你相信電信公司所言--5G將帶來每秒GB等級的傳輸速度,且延遲時間不到10毫秒-我必須告訴你,很可惜地這一切在真實世界將不會發生。本文將揭露5G的事實。



5G的三種類型


原因有好幾個,首先,5G從來就不是、將來也不會是一項單獨技術,它是一個涵蓋許多不同技術的總稱。其實,5G有三種類型,唯獨第一種,所謂的「毫米波」 (millimeter wave, mmWave)有可能實現GB等級的傳輸速度。


24GHz 以上高頻段(毫米波)

Verizon電信公司透過標語「This is 5G built right.」大肆宣傳的毫米波(mmWave)5G網路,事實上現今只有佈建在極少數的場所。毫米波目前使用的頻段是24GHz與28GHz,短期內也不會擴展到其他頻段上,因為它的傳輸範圍跟Wi-Fi差不多。當然你可以用毫米波5G覆蓋一座體育館,但是要覆蓋一整座城市?不如去做夢吧。


除了傳輸距離短,毫米波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沒有穿透力可言。辦公室的隔間牆會阻隔其訊號,即使只是窗戶跟樹葉都會嚴重降低其傳輸速度。當然,在戶外你或許有機會見到GB傳輸速度-- 如果你同行的朋友們沒有把頻寬用盡的話--至於在企業大樓內部嘛,別妄想了。在大多數建築物裡,能夠實現5G速度的唯一之道就是跟架設Wi-Fi一樣的方法--用無線基地台來傳輸訊號。


噢對了,毫米波不是會拿到新的頻段嗎?37GHz、39GHz跟47GHz?理論上這些頻段的傳輸速度更快,但是他們的穿透力更弱,傳輸距離也更短。


換個方式,想像你在一輛車子裡,打算使用毫米波5G,要能維持穩定的5G速度,大約每隔150公尺就得有一座行動通信基地台,而非相隔一到兩公里,而且基地台跟你的車子之間不能有明顯視線阻隔。T-Mobile電信公司的技術長 Neville Ray 表示:「在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域,毫米波5G的佈建規模永遠難以顯著提升,用途只能侷限於5G熱點的小型裝置」。他的說詞或許懷有私心,但他說的沒錯。即使透過波束成型(beamforming)技術把訊號對準、發送到用戶裝置,基於各種實際因素,毫米波頂多只能在城市裡實現。在道路上、在郊區或是鄉下,都不可能實現毫米波5G網路。


別忘了,你要仔細觀察才能看出差別。多虧了「適應性波束切換」(adaptive beam switching)技術,你手上的5G裝置會持續監控它接收到的訊號品質,當它發現將要失去毫米波訊號時(這會經常發生)它會自動跳到一個較穩定的訊號連線,這個連線的速度肯定比5G慢上許多:就像回到4G或甚至更慢的網路。


結論,毫米波5G只能作為誇大不實的宣傳用途,在日常情況下,未來幾年我們只能使用較慢版本的5G或甚至繼續使用4G。


6GHz 以下中頻段(mid-band)5G


第二種5G是中頻段(mid-band)5G,使用1GHz到6GHz之間的頻段,具有比毫米波更廣的覆蓋範圍與更強的穿透能力。Sprint電信公司是最早推出中頻段5G的公司,他們用的頻段是2.5GHz,實測平均下載速度可達到每秒100MB以上。相比之下,4G LTE 的平均下載速度只有略超過20Mbps。中頻段5G的傳輸範圍取決於實際使用的傳輸頻率,不過絕對遠勝過毫米波5G,且大約是 4G LTE 的一半程度。


既然中頻段5G這麼好,為什麼你卻很少聽到關於它的消息?那是因為雖然中國與南韓已廣泛部署中頻段5G,但在美國,中頻段5G使用的大部分頻帶已經被其他網路佔用了。


其中最顯著的區塊是稱為「C-Band」的頻譜,頻率在3.7GHz到4.2GHz之間,目前是衛星影像供應商及衛星手機服務業者在使用,他們可不急著讓出這些頻譜。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計劃在2020年之內公開拍賣C-Band頻譜,看來在這之前,C-Band是不會被分配給其他用途的。於此同時,美國的中頻段5G發展只能緩慢前進。


1GHz 以下低頻段(low-band)5G


第三種是低頻段(low-band)5G,T-Mobile電信公司在2019年12月6日正式推出,使用600MHz頻譜。如果你是老派的傳統電視愛好者,低頻段5G使用的正是UHF電視頻道38-51的頻譜。不過這不會維持太久,在2020年夏天結束以前,這些電視頻道就會轉移到新的頻率,好讓出頻譜空間給5G使用。


低頻段5G的覆蓋範圍比起前兩種5G或 4G LTE 都要優異許多,一座行動通信基地台就能覆蓋幾百平方英里的面積。它的傳輸效能起伏很大,但是至少具有 4G LTE 20+ Mbps 的水準,最快可達250Mbps。


這聽起來很棒,如果你居住在美國鄉村地區,低頻段5G將會徹底改變你的生活。如果你住在大城市,由於低頻段5G的頻譜將被分配給四家行動業者(隨著T-Mobile與Sprint合併,很快就只有三家),屆時T-Mobile的5G將沒有足夠的頻譜來展現其最佳優勢。根據早期研究報告的分析,低頻段5G通常還是會比 4G LTE 快,但有些時候反而較慢。


在真實世界 5G速度將遠不如想像


看到這些高速傳輸數字,可別興奮過頭了,真實世界裡有很多因素可能導致你無法獲得如此傳輸速度。坦白說,在5G網路上若能達到40Mbps的傳輸速度--大約是我在 4G LTE 實測速度的2.5倍,我就會很開心了。以下解釋為什麼。


首先是網路基礎概念,一個網路連線由許多連結區段組成,整個網路連線的最快速度,受限於其中最慢的連結區段。換言之,無論5G的理論數值有多快,如果5G的骨幹網路 (backbone) 速度還沒提升,你的 5G 連線網路也快不起來。


今天如果有許多人爭奪相同的資源,例如頻寬 (bandwidth),勢必會出現僧多粥少、資源不足的情況。目前 5G 裝置相對算少,還不構成什麼問題。但我預料,消費者購買 5G 手機的速度,一定會比網路業者部署 5G 基地台的速度來的快,到時候這個問題就會浮上檯面。


為什麼我認為 5G 基地台的部署速度不會這麼快?理由很簡單,你無法將既有的 4G 基地台直接升級成 5G,所有的硬體與骨幹網路都必須升級更新才行,此過程將昂貴且費時。


此外,在論及毫米波 5G 那宛如科幻小說裡的驚人傳輸速度時,別忘了我們需要部署更多更多的基地台才能實現。T-Mobile 技術長 Neville Ray 在一篇部落格文章裡提到:「在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域,毫米波 5G 的佈建規模永遠難以顯著提升,用途只能侷限於 5G 熱點的小型裝置」。5G 的最快傳輸速度似乎不可能在鄉村或甚至都市郊區實現。


因此,5G 網路的覆蓋範圍將非常地不穩定。很多用戶會發現自己的裝置在 5G 與其他網路之間頻繁地切換,這應該會非常擾人吧。


其他5G擾人議題


驚訝嗎?5G手機比起同款4G手機來得貴。舉個例子,我在2019年12月寫下這篇文章時,Verizon的 Samsung Galaxy S10 5G 售價是令人瞠目結舌的$1,299.99美金。而它的兄長 Samsung 4G Galaxy S10 售價則是$899.99美金。沒錯,5G與4G手機確實有差異,最顯著的是5G型號配備256GB儲存空間而非128GB,但是為了使用5G網路,消費者值得為這些差異多付$400美金嗎?我不這麼認為。


電信公司勢必需要更多錢,才能建造5G網路所需的基礎設施,對吧?他們從哪裡得到這些現金?當然是你,消費者。目前只有Verizon宣布,他們將針對5G用戶,每個月、每台裝置索取10美元的額外費用。但是其他電信公司遲早也會跟進。


關於5G的誇大宣傳


電信公司如此誇大宣傳5G網路,長遠來看對5G沒有幫助。最糟糕的例子是AT&T宣稱的 5G Evolution (5Ge),問題在於,它根本不是5G,它只是最新、最優異的 4G LTE 版本,「LTE Advanced Pro」。它的速度很快,我曾經見到40Mbps的實測速度,但絕對不是5G等級的速度。


再來,許多公開宣傳號稱,5G網路可在4秒鐘內下載完一部2小時的電影,延遲時間低於10毫秒。除了毫米波(mmWave) 5G以外,這些數字完全不切實際。這類宣傳引發另一個問題:在市中心裡漫步時,究竟有什麼情境你會需要在一分鐘內下載完一整季Netflix影集?若是沒有真正有用的使用情境,有時候愈快不見得就是愈好。


電信公司也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宣傳5G時不只提到智慧型手機,還提到其他尚未存在的使用情境,包括讓自動駕駛汽車得以彼此溝通。理論上,利用C-V2X(蜂巢式車聯網通訊,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技術,自駕車可在無人介入情況下,互相協調找出停車的最佳處理方式。


其他的應用情境,例如Cognizant公司的企業策略副總裁 Randal Kenworthy 提到,5G將徹底改變物聯網 (IoT),躍進程度可比當年由打字機轉換到電腦一樣驚人,因為5G將能使單一用途裝置(例如輸油管裡的壓力感應器)也能執行數位自動化的服務工作(例如,偵測到管線外洩,傳送通知給調節閥裝置,同時觸發警報通知承包商進行維修)。


或許5G真能帶給我們智慧汽車及裝置,但是這一切都還是好幾年以後的事,在Wi-Fi協助下,我們已擁有類似的汽車與物聯網創新技術,這些創新確實帶來改變,但是5G能夠創造先前無線技術無法達成的變革嗎?我不相信。


最後一個應用,或許是毫米波5G最適合的應用情境--協助打造GB等級網路。雖然部署毫米波5G無線基地台代價昂貴,其成本可能還是比直接拉光纖到住家與企業裡面來的便宜。AT&T與Verizon對這塊市場特別感興趣,與此同時,T-Mobile正在研究如何提供無線ISP服務給都會以外地區,一開始以4G為主,隨即就會是5G。


聽起來不錯,不過正如電子前哨基金會(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 EFF)指出:「AT&T與Verizon中斷了他們在家庭部署光纖網路的計劃…目前為止,光纖網路仍是本世紀家庭及企業最優質的網路連線方案,如今卻遙遙無期」。


此外,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也發現到了,電信公司在宣布其網路覆蓋範圍及傳輸速度時不夠誠實,例如,「Verizon、U.S. Cellular 和 T-Mobile 極可能誇大每家網路業者的實際覆蓋率,在許多案例中皆未反映出真實的效能表現。只有62.3%的實際測試至少有達到網路覆蓋地圖上預測的最低下載速度--實際測試中 U.S. Cellular 只有達到45%,T-Mobile達到63.2%,Verizon則是64.3%」。


中斷對5G的狂熱


你很快就能體驗5G網路了嗎?我很懷疑。在2022年以前,當然有可能,但不會是足以改變世界的神奇高速科技。


到了2025年,也許…,也許我們將會見到配備5G網路的汽車及裝置。但我認為,最低限度是電信公司會緩慢逐步地佈建5G網路,而5G不會是目前所宣稱的變革創新技術。

我建議你現在大可把錢省下來,毋需投資5G,直到5G成為新標準再說。這件事終會發生,但是消費者不必要急著投入仍在一點一滴佈建的新技術。

 

(轉載自 CIO Taiwan 網站)




 
 
 

Comments


connexion_panel_edited.jpg
CXO_8-in-1.png
subscribe_button.png

 

Disclaimer: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site is for reference only. While we have made every attempt to ensure that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site has been obtained from reliable sources,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errors or omissions, or for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All information in this site is provided "as is", with no guarantee of completeness, accuracy, timeliness or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the use of this information, and without warranty of any kind, express or implied,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warranties of performance, merchantability and fitness for a particular purpose. In no event will Ho Hon Asia Limited, its related partnerships or corporations, or the partners, agents or employees thereof be liable to you or anyone else for any decision made or action taken in reliance on the information in this site or for any consequential, special or similar damages, even if advised of the possibility of such damages.
Certain links in this site connect to other websites maintained by third parties over whom we have no control. We make no representations as to the accuracy or any other aspect of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other websites.

2025 @ Inno-Thought and its affiliates. All rights reserved.

bottom of page